铲花又叫铲刮、刮研,是一种比木雕还要难的技艺,它是工具机能有基本准确度的起点,铲花排除了我们对其他工具机的依赖,也可以由夹持力和热能所造成的偏差。
铲花的床身轨道比较,这要归功于优良的润滑效果。铲花技术人员需要懂得许多种技术,但唯有经验才能让他掌握达到那种 整平的感觉。
当你经过一家工具机制造厂,看到技师们用手工在做铲花的时候,你会禁不住地纳闷道:"他们真的能靠着铲花来目前这些经过机器加工的表面吗?(人会比机器还要厉害吗?)"
如果你指的纯粹是它的外表,那么我们的答案是"不能",我们不会做得 漂亮,但为什么还要去铲花?当然有它的理由,其中一个理由是人的因素:工具机的目的是用来制造其它的工具机,但它 无法复制出一个比原件还要准确的产品。因此,想要做出一个比原来的机器还要准确的机器,就 要有新的一个起点,也就是说,我们 从人为的努力开始;就这个案例来说,人为的努力指的就是用手工来铲花。
如果一位制造者决定用磨床来研磨而不用铲花,他的“母机”磨床的导轨的 度 要高于新做的磨床。那么, 部机器的 度来自哪里呢?必然是来自一部 的机器,或者要依赖一个能产生平整表面的其它方法,也或许就是从一个已经做得很好的平整表面复制而来。
经验证明铲花床身轨道可以透过较佳质量的润滑而减少磨擦,但大家对其原因为何却莫衷一是。 普遍的意见是,铲花低点(或 明确的说法,削出来的凹坑,为润滑而多做的油袋)提供了许多微小的储油口袋,这些油会被周遭许多微小的高点刮出来。它让我们能持续地保持一层油膜,让移动件浮在油膜上,这是所有润滑的目标。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的主要理由是,这些不规则的油袋形成了许多留油的空间,让油不容易跑掉。
那么铲花是怎么做的?在找出 刮除的高点之前,先把显色剂涂在标准治具上(铸铁平板或要铲V型轨时的直规治具),再把涂有显色剂的标准治具在要铲的轨道面上摩擦,显色剂就会转移到轨道面的高点上,接着再用一个特别的铲花工具把显色的高点铲除。这样的动作要一直重复,直到轨道面上呈现出均匀一致的转移为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