浇不足和冷隔是铸造中相当普遍的缺陷,在很多情况下,这两类缺陷在 报废铸件中占位或位。浇不足是指金属液未能充满铸型型腔而形成不完整的铸件,这类缺陷的特点是铸件壁上具有光滑圆边的穿孔,或者铸件的一个或多个末端未充满金属液;冷隔是指在两股金属汇聚处,因其未能 熔合而存在明显的不连续性缺陷的铸件,这类缺陷的外观,常呈现为带有光滑圆边的裂纹或皱纹。这两类缺陷的特点:一是在铸件检验中比较容易发现;二是除了清理工序外,其产生原因几乎存在于铸造的每一道工序中。
1.铸件和模样设计
(1)铸件截面相对过薄,这种设计没能考虑到金属流动和凝固的规律。如不能加厚这一截面的话,惟一的补救办法是提高金属的浇注温度,或者修改金属的化学成分,以其流动性。还有一个较好的弥补办法是采用不会产生急冷的铸型(型芯),但这会使生产成本增加,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改设计。
(2)因铸件截面厚薄不均造成金属流间断,在某些铸件设计中,薄截面位于金属液难以达到的部位,很难恰当地设置浇注系统。在可能的情况下,应对这类设计进行修改,当无法改设计时,则需采用相当复杂的浇注系统,以避免产生这类缺陷。
2.模型
(1)模型或芯盒磨损造成铸件截面过薄,型砂是磨损力相当强的材料,会造成模样磨损,进而造成铸件截面减薄,导致产生浇不足和冷隔缺陷。的预防措施是建立正规的检查制度,把有缺陷的模样检查出来。
(2)模型或芯盒定位不准,其产生原因是定位销和销套已经磨损,定位销数量过少或定位销尺寸过小都容易产生磨损。在上下模底板上按中心线安装分成两半的模样时,也会出现错位的缺陷。如果不试浇样品铸件,则很难证实分装在上、下模底板上的两半模样是否对准。防止产生这类缺陷的要措施就是加强检验。
3.浇冒口系统
(1)内浇道位置不当,内浇道的位置 取决于铸件结构。因此 分析铸型型腔是如何被金属液充满的,根据金属液充满型腔的流动模式设置内浇道。
(2)内浇道分布不当或不均衡!这是由于没能正确地预测金属液流动的实际情况而造成的。除了要考虑金属液在一般情况下的流动状态,还应考虑金属液对型壁的摩擦、金属液的冷却情况和金属液的流动性。金属液充型的确切过程通常很难预测,但可以通过试验探索出金属液的流动模式。例如,某一铸件通常要20S的浇注时间,我们可分别按5S、10S、15S浇注同样的铸型,对这三个没有浇满的铸件进行落砂和清理,并仍使其带着内浇道,这样就可显示出金属液实际的流动模式,以这些参数作为依据来重新设计出良好的浇注系统。
(3)压头太低!这也是造成浇不足的一个原因。
4.型砂
(1)型砂水分太高,会造成金属液沸腾而失去流动性,导致产生浇不足和冷隔。
(2)背砂强度低,不管是因为箱带不足还是背砂强度太低而引起的上型下沉,都会使较薄的型腔截面变得薄,从而使金属液难以充满铸件薄壁。
(3)透气性太差,砂型紧实度过高会造成透气性差,则可能产生气隔。此外,型砂紧实度高还会加快从熔融金属液中吸走热量,在金属液未来得及充满铸型型腔之前就可能使铸件冷凝了。
5.造型
(1)舂砂过实降低了透气性。
(2)舂砂过松导致上型下沉,使铸件截面变薄。
(3)舂砂不均时,将造成型砂紧实度的变化,使局部砂型透气性过低,这样会改变金属液的流动,或者形成局部截面受激冷,从而导致产生冷隔。
(4)修型或修补过度,其后果和形成金属液的翻腾或改变型砂导热性一样。
6.浇注
浇注被认为是造成浇不足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,以下因素可能是浇注过程中导致产生缺陷的成因。
(1)浇注温度过低,间断浇注会造成金属液充型不均衡,当重新开始浇注后,则易于产生氧化薄膜或吸收气体,这都会妨碍熔融金属的熔合。
(2)过快减慢浇注速度,会降低金属液 充满铸型型腔所需的压力,当上箱中有凸台或上箱太浅时,过快减慢浇注速度铸成的铸件,其缺陷尤为严重。
(3)水平浇注薄平铸件,未使其有一个倾斜度,都容易造成冷隔缺陷。
(4)因跑火降低了浇注压力,会造成浇注间断,其后果和过快降低浇注压头一样。
(5)浇注过慢,会使内浇道不能保持有充分的金属液,不能较快地充满铸型来防止冷隔。浇注过慢还是造成膨胀缺陷的主要原因,上型膨胀的倾向会进一步加大形成冷隔的可能。